期刊信息
 

刊名:新丝路(上旬刊)
主管: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
ISSN:2095-9923
CN:61-1499/C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9
期刊分类:社科综合
期刊热词:
国有企业,高职院校,小学数学,小学语文,一带一路,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企业,信息技术,档案管理,国有企业,教学,小学语文,小学数学,高校,课堂教学,高职院校,党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带一路,丝路,丝绸之路,乡村,大学生,高职院校,高校,经济带,扶贫,互联网,一带一路,丝路,丝绸之路,学刊,经济走廊,学科建设,经济合作,全球治理,人文交流,人文,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四川省仪陇县华江村:“桑蚕+农旅”产业融合铺

来源:新丝路(上旬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7月14日 06:46:5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9年,商务部驻村工作队到任后,结合当地桑蚕产业发展实际,深入分析传统产业没落原因,发挥商务部定点帮扶优势,邀请种植专家、市场专家、生产企业调研指导,深入研究分析产

2019年,商务部驻村工作队到任后,结合当地桑蚕产业发展实际,深入分析传统产业没落原因,发挥商务部定点帮扶优势,邀请种植专家、市场专家、生产企业调研指导,深入研究分析产业发展的各个维度,通过争取项目资源、招引龙头企业、立体循环农业、发展农村电商、农旅融合发展等多措并举,初步打造出“政府+公司+村集体+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幅提升了桑蚕产业的亩均效益、桑农的种植收入和集体经营性收入,提振了产业信心。

仪陇是蜀锦的主要产地,是四川省桑蚕产业大县。华江村村民历来有种桑养蚕传统,但多年囿于传统小农经济模式,规模小而种植分散,产品差而标准不一,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一是产业基础薄弱,发展信心不足。华江村是原土门镇深度贫困村,产业基础孱弱,全村仅有少量农户种桑养蚕,蚕茧议价能力较弱;产业收益受季节天气、收购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发展积极性屡屡受挫;受农村外出务工潮影响,农村“空心化”严重,传统种养模式的劳力缺乏问题日益凸显。二是产业化水平不高,利润空间受限。过去,华江村桑蚕种养缺乏统一技术指导、模式落后管护粗放、疫病防控不足,因此桑苗品种良莠不齐、桑叶单位亩产不高、幼蚕病死率较高,蚕茧质量急需提升。此外,由于产业化水平较低,蚕农对废弃的桑枝、蚕沙等资源利用不足,亩产价值仅为3500元左右,难以满足蚕农产业致富需求。

(三)发挥主体作用,保障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农民主体是振兴的对象,也是振兴的重要力量。在华江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中,商务部驻村工作队积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动员农民主体的积极参与,组织开展社员村民、留守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挖掘了农村电商发展、桑枝食用菌等多方面的发展人才,并为其邀请专家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多措并举提升村民基层治理与参与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产业育人才”的振兴面貌。

(三)立体循环多维发展,变废为宝拓宽收益。立体农业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具有因地制宜、高效安全的特点,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驻村工作队着力推动产业立体化、生态化,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创新“套种”提质增效。过去,华江村蚕农仅仅依靠种桑养蚕产出的蚕茧收益。如今,蚕农在桑树生长期套种春大豆,在土地冬闲时套种榨菜,切实拓展了农户增收渠道,促进了蚕桑产业多维立体健康发展。二是生态循环变废为宝。华江村及周边省级产业园区约有万亩桑树,每年产生4万吨桑枝,农户为避免废弃桑枝堆积,往往烧柴或切片出售处理,人力成本都难以收回。近年来,部分农户开始探索以桑枝废条培育食用菌的做法,实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商务部帮助华江村引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项目发展食用菌产业,将于近期购置桑枝粉碎、菌包装袋机等关键设备,聘请专家优化食用菌技术,以期早日实现量产,利用村级电商站点线上线下销售,形成栽桑、养蚕、桑枝食用菌培育、废弃菌包还田的“桑-蚕-菌-肥”循环生态有机产业。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下一步,商务部驻村工作队还将立足本地发展条件,继续打好商务帮扶“组合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华江村“桑蚕+农旅”的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助力,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持续增收,让华江村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振兴成效更可持续。

(五)谋求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特色农旅。随着千亩桑树的盛产,华江村返乡务工的村民、前来参观的游人也越来越多,村里的人气又旺了起来。为进一步放大蚕桑产业的带动效益,优化原深度贫困村产业结构,商务部于2021年安排资金205万元支持驻村工作队打造垂钓休闲农旅农庄。项目主体已于2022年6月落成,农庄开放后将发挥华江村绿水青山的生态垂钓优势,还将开发桑叶茶、桑枝菌、全桑宴等特色主题餐饮,实现“以桑兴旅,以旅促桑”。

一、背景及基本情况

来源:人民网

(一)立足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缺乏产业的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的选择应立足当地条件,坚持市场导向,选取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历史基础和广阔前景空间的产业。华江村将蚕桑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是在仪陇县大力推动蚕桑产业功能分区的背景下,依据当地种桑养蚕的历史传统、适宜发展的地区自然资源与村内劳力结构决定的,已成为带动村内原有规模小散落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此外,在种养殖产业化基础上,驻村工作队还可以充分发挥派出单位优势,积极推动消费绿色化和销售现代化,突出茧丝绸的绿色消费特性,争取做到产品绿色可溯源,引导本村农业企业参加“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培训,强化线上电商销售和线下集中采购,多渠道拓宽桑蚕产品销售渠道。

文章来源:《新丝路(上旬刊)》 网址: http://www.xslzzs.cn/zonghexinwen/2022/0714/872.html

上一篇:四川省仪陇县华江村:“桑蚕+农旅”产业融合铺
下一篇:四川省仪陇县华江村:“桑蚕+农旅”产业融合铺

新丝路(上旬刊)投稿 | 新丝路(上旬刊)编辑部| 新丝路(上旬刊)版面费 | 新丝路(上旬刊)论文发表 | 新丝路(上旬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新丝路(上旬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