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新丝路(上旬刊)
主管: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
ISSN:2095-9923
CN:61-1499/C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9
期刊分类:社科综合
期刊热词:
国有企业,高职院校,小学数学,小学语文,一带一路,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企业,信息技术,档案管理,国有企业,教学,小学语文,小学数学,高校,课堂教学,高职院校,党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带一路,丝路,丝绸之路,乡村,大学生,高职院校,高校,经济带,扶贫,互联网,一带一路,丝路,丝绸之路,学刊,经济走廊,学科建设,经济合作,全球治理,人文交流,人文,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四川省仪陇县华江村:“桑蚕+农旅”产业融合铺

来源:新丝路(上旬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7月08日 04:09:3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招引农业企业参与,多措并举降低风险。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具有显著带动作用。面对蚕桑种养农户普遍缺乏先进技术与经营理念的问题,驻村工作队积

(二)招引农业企业参与,多措并举降低风险。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具有显著带动作用。面对蚕桑种养农户普遍缺乏先进技术与经营理念的问题,驻村工作队积极招引龙头企业参与产业共建。一是现代化经营提振产业信心。龙头企业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按约按时支付土地流转费用,统一采购高品质桑苗,利用新设备、新技术提高劳动效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在桑园管护、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跟踪服务,提振农户的发展信心和经济收益,带动更多村民投入产业发展。二是联结帮扶机制保障农民底气。驻村工作队推动企业与农户签订蚕茧保护价收购协议,约定市场行情上涨时按市场价收购,市场行情不景气时按5年平均茧价的80%保底收购,切实降低农户风险。村集体还以合同形式划定企业责任义务,完善利益联结与联络会商机制。此外,村集体主动与企业建立起贫困就业帮扶机制,定期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优先满足贫困劳动力就业。

三、经验启示与探讨

(一)多方争取项目资源,实现规模连片发展。农业要发展就要走高质量、规模化的路子。商务部驻村工作队认识到,规模小、配套弱是制约华江村蚕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优先解决。一是扩大种植规模。驻村工作队依托商务部2020年定点帮扶项目,争取帮扶资金495万元,在现有土门铜鼓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周边,联合文昌、红跃两个村居,积极流转村内闲散土地、去杂调形,统一栽植优质桑树1020亩,修建智能型小蚕共育室3处450平,修建标准蚕棚12处平,桑蚕产业园区初见规模。二是完善配套设施。大力推动蚕桑产业园高标准建设,积极申报田间道路、水利建设等涉农项目,完善产业配套设施,采用以工代赈等多种形式,建设田间道路15公里、排灌渠系12公里,新建及整治山平塘、蓄水池10口。蚕桑产业园及配套设施的建成,一改往日各家种桑、各户养蚕的小农模式,助力华江村桑蚕产业走上规模化、连片化、标准化农业新道路。

(三)发挥主体作用,保障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农民主体是振兴的对象,也是振兴的重要力量。在华江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中,商务部驻村工作队积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动员农民主体的积极参与,组织开展社员村民、留守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挖掘了农村电商发展、桑枝食用菌等多方面的发展人才,并为其邀请专家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多措并举提升村民基层治理与参与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产业育人才”的振兴面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下一步,商务部驻村工作队还将立足本地发展条件,继续打好商务帮扶“组合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华江村“桑蚕+农旅”的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助力,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持续增收,让华江村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振兴成效更可持续。

(四)建设农村电商站点,拓宽市场销售渠道。电商站点是增强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抓手,能够切实打通城乡双向流通的“最后一公里”。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商务帮扶优势,抓住仪陇县实施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机遇,对接县级部门,争取地方商务资源配套,于2019年11月正式设立土门镇、华江村两级电商站点。驻村工作队不断完善农村电商产业配套设施和经营功能,降低快递物流费用,获取产品认证,拓宽产品销路,帮助村民销售在蚕桑产业园内套养套种的土鸡蛋、黄豆、鹅蛋等农产品,切实带动农民增收,实现2021年土门镇电商站点全年销售额超225万元,华江村电商站点全年销售额超20万。特别是在疫情初期,农村电商站点的线上销售渠道,有效疏通了因场镇集市关闭导致的销售渠道受阻,不仅将村民的农产品卖了出去,更卖上了好价钱。

来源:人民网

仪陇是蜀锦的主要产地,是四川省桑蚕产业大县。华江村村民历来有种桑养蚕传统,但多年囿于传统小农经济模式,规模小而种植分散,产品差而标准不一,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一是产业基础薄弱,发展信心不足。华江村是原土门镇深度贫困村,产业基础孱弱,全村仅有少量农户种桑养蚕,蚕茧议价能力较弱;产业收益受季节天气、收购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发展积极性屡屡受挫;受农村外出务工潮影响,农村“空心化”严重,传统种养模式的劳力缺乏问题日益凸显。二是产业化水平不高,利润空间受限。过去,华江村桑蚕种养缺乏统一技术指导、模式落后管护粗放、疫病防控不足,因此桑苗品种良莠不齐、桑叶单位亩产不高、幼蚕病死率较高,蚕茧质量急需提升。此外,由于产业化水平较低,蚕农对废弃的桑枝、蚕沙等资源利用不足,亩产价值仅为3500元左右,难以满足蚕农产业致富需求。

文章来源:《新丝路(上旬刊)》 网址: http://www.xslzzs.cn/zonghexinwen/2022/0708/867.html

上一篇:四川省仪陇县华江村:“桑蚕+农旅”产业融合铺
下一篇:四川省仪陇县华江村:“桑蚕+农旅”产业融合铺

新丝路(上旬刊)投稿 | 新丝路(上旬刊)编辑部| 新丝路(上旬刊)版面费 | 新丝路(上旬刊)论文发表 | 新丝路(上旬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新丝路(上旬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